幸存者偏差指的是當取得資訊的渠道 ,僅來自于幸存者時 ,此資訊可能會與實際情況存在偏差 。
最經典的一個案例: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 ,英美對返航的戰鬥機進行了彈痕分析 ,發現彈痕集中在機翼部位 ,而駕駛艙和油箱很少有中彈痕迹 ,于是 ,他們決定加固機翼裝甲。而統計學家則指出:我們能夠收集的樣本全是返航飛機 ,他們多數機翼中彈 ,這就說明即使機翼中彈,飛機也有很大的概率能夠成功返航 ,而恰恰是那些沒有什麼彈痕的部位 ,比如駕駛艙和油箱,當他們中彈的時候,飛機往往連返航的機會都沒,所以需要加固那些沒有或很少彈痕的部位 。
幸存者偏差在現實當中比比皆是 。一個隻有小學畢業的人創業成功 ,成了著名企業家,其成功的原因到底是因為自己的能力 ,還是因為運氣好、抓住了機遇呢?這些都很難說得清,可最終結果呈現出來的就是他成功了 ,因此他才有機會站在舞台上告訴别人 ,他是如何成功的 ,大家也可以跟他一樣獲得成功的密碼……然而,這隻是極少數的 ,不能以偏概全。一個人成功的背後是千千萬萬個同樣小學畢業卻創業失敗的人 ,這些人隻是沒有說話的機會 ,于是,便成了 “沉默者 ” 。
如今 ,社會經濟持續低迷,行業之間競争激烈 ,超市零售業更是内卷嚴重 。無論是大型商超還是小型超市已不再局限于微信社群 ,更多地将宣傳營銷傾斜到抖音等新媒體平台 ,甚至将這些新媒體平台當做主陣地 。雖然借助抖音火了的企業不在少數 ,但與更多失敗後不得“發聲 ”的企業相比 ,也不過是滄海一粟。諸多的失敗者雖然被 “埋沒 ”,無法幸存發聲 ,但也以另一種形式為我們敲響了警鐘 。成功不一定能夠複刻,但短闆卻可以注意和避免 。作為超市零售業 ,想要取得好的宣傳營銷效果 ,就要避免過程中被 “幸存者偏差”現象所左右,既要看到少數成功企業的優勢,客觀理性地分析其中的不确定因素 ,不盲目照搬硬套、模仿抄襲,又要讓“沉默者 ”發聲 ,看清多數失敗者背後的大數據 ,分析其失敗的原因 ,從而加以規避 。
要想取得突破 ,就要打破思維定式 ,躲開顯性數據背後的隐性事實,綜合、全面地了解“沉默的聲音 ”,客觀理性地分析事物,跳出“幸存者偏差 ”陷阱,隻有這樣才能做出正确決策,擺脫束縛 、走向成功。
(高新店 趙建寶)